当前位置:常识屋 > 看世界 > 天气新闻 > 惊蛰:万物复苏生机盎然
手机版

惊蛰:万物复苏生机盎然

来源:常识屋 阅读:1.75W 次

  惊蛰,中国节气之一,这一天一过,意味着万物复苏,所有动植物都开始“活”了起来。

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三个节气,每年公历3月5日前后进入惊蛰节气。

“惊蛰”的“蛰”是藏的意思,惊蛰就是指春雷乍动,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。

每年的惊蛰节气都与农事紧密相关的民俗节日“二月二”相关联。“二月二”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,古人认为“龙为百虫之长”,能“兴云雨,利万物”。它在头年冬至蛰伏,来年二月二抬头升空开始行云降雨。过去在农村,每逢“二月二”,人们到磨房里,用磨塞子或木橛子将石磨盘的上扇撑起一条缝,说是好让龙抬起头来,石磨的两个磨眼之间有一条刻凿的龙,让龙顺利地抬起头来,它就会多布几场雨,让庄稼生长的更好。

去年(2016年)是惊蛰过后三天到了“二月二”,今年(2017年)是先过“二月二”再进入惊蛰,前后不差几天。农历“二月二”是“龙抬头”的日子,鲁西南地区的龙王冯村每到这一天,人们烧香祭祀,敲锣鼓,放鞭炮,以示敬龙祈雨,让老天佑保丰收。
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为何将“启蛰”改为惊蛰?是因为汉景帝刘启之故。汉景帝刘启是汉朝第六代皇帝,当时人们为了避讳,将“启蛰”改为“惊蛰”。“启”与“惊”虽字意相近,但“惊”字更响亮生动,一个“惊”字,凸显这个节气的来头与气势不同凡响,有一种天地惊雷、万物惊醒的意思在内,所以惊蛰便一直沿用至今。

惊蛰虽为“二月节”,即阴历二月的节气,但实际上它不一定都在农历二月,如去年(2016年)惊蛰就落在正月二十七。

惊蛰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动物习性表示的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描述:“二月节……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惊蛰时节开始有雷,蛰伏的虫子听到雷声,因受惊而苏醒过来,结束了漫漫的冬眠。

古时的惊蛰分为三候:“一候桃始华,二候仓庚鸣,三候鹰化为鸠。”“桃始华”即桃花开放,“仓庚鸣”即黄鹂开始鸣叫,古人认为动物之间会发生变化,看到鹰少了,鸠(这里指布谷鸟)多起来,就认为是“鹰化为鸠”,总之惊蛰是到了桃花盛开、黄鹂鸣叫、布谷鸟飞来的时节了。这样的说法代代相传,这样的情形年年轮回,千百年间在中国的土地之上乡村之中流传至今,令人满怀着对四季轮回的期待。

由气象联系到物候,再联系到农耕,是古代先民的一大贡献。农谚说:“惊蛰春翻田,胜上一道粪。”可见惊蛰期间的主要农事是春耕、施肥以及灭虫。

惊蛰有吃梨的传统,就像立春那一天要吃萝卜一样,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俗。还记得小时候老人们说,春天到了,这时候乍暖还寒,天气又燥,吃点儿梨,败败火。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,惊蛰吃梨是有其科学道理的。

“九九歌”从冬至那天开始,到惊蛰节气便是“九尽了”。 “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”,惊蛰正是“九尽杨花开,农活一起来”的时节。惊蛰的雷声,令广大的乡间都要忙活起来了,惊蛰,乃是上天叫醒大地万物的节令。惊蛰期间,万物惊醒,也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。每到这个时候,人们栽植树木,种下希望。

惊蛰:万物复苏生机盎然
扫码关注公众号

惊蛰: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第2张
扫码下载app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hangshiwu.com/kanshijie/tianqixinwen/01rrq.html

Copyright © 2024. 常识屋 All right reserved. 苏ICP备20201247号-2

文字美图素材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